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学科研 > 资源中心 > 正文

让教育触摸梦想

【来源: | 作者:解幕宗 | 发布日期:2017-04-25 】

没有梦想的教育,就是失去了灵魂的教育。究竟怎么做才能让教育回归每个教师的梦想?才能让教育触及每个孩子的梦想?

触摸梦想的教育要能在教学中充分展现学科之美

以我任教的化学学科为例:

曾几何时,网上流行这样一个段子:我们在大米中认识石蜡,在火腿中认识敌敌畏,在咸鸭蛋中认识苏丹红,从火锅里认识福尔马林,从银耳里硫磺,从奶粉里认识三聚氰胺。外国人喝牛奶结实了,中国人喝牛奶结石了。

有人这么调侃:中国当代史是一部食物中毒史,中国人在一次又一次的食物中毒中加强对化学的理解,化学真的很丑陋!化学难道真的很丑陋吗?

开学第一课的时候,我跟学生这么说:君不见,“冲天香阵透长安,满城尽带黄金甲”的菊花中浸透了酯类的芬芳;君不见,“东风夜放花千树,更吹落,星如雨”的焰火中充满了黑火药的铿锵。化学不美吗?

化学不美,哪有玻璃仪器的晶莹剔透,哪有溶液的姹紫嫣红,哪有半坡陶盆的悠远,哪有勾践铜剑的冷峻,哪有马踏飞燕的飘逸?

化学之美,在于物质美。紫黑色的碘,紫红色的铜片,绿色的铜锈,蓝色的胆矾,白色的食盐,光亮的银镜,绚丽多彩,引人入胜。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将都市的夜空打扮得繁花似锦,高分子材料则全面加速了信息时代的到来。不知不觉间,化学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,美化着我们的生活。

化学之美,在于结构美。同样是碳,金刚石中每个碳原子与周围呈现四面体型排布的碳原子成键,如金字塔般优雅和壮观,缔造了金刚石特有的坚硬;石墨由网状碳原子平面以0.335nm的距离一层层叠在一起,和谐而稳定。人们往往对钻石的璀璨之美赞叹不已,却忽略了其内在结构更能让我们叹为观止。

化学之美,在于变化美。钻木取火、百炼成钢、蜡炬成灰这些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化学变化美。桂林的如画山水,石林的突兀奇峰,溶洞的千姿百态……这些大自然的杰出创作,无不假手于化学变化的鬼斧神工!

化学之美,在于实验美。化学实验是化学之母,也是化学美的大观园。镁条燃烧时夺目的强光让学生惊叹不已;在水面上飞快跳舞的钠令他们匪夷所思;刀片上演绎的曾青得铁而为铜令他们感到奇妙。学生做实验时那好奇与渴望的眼神其实就是最美的化学风景。

触摸梦想的教育要能让学生真正懂得教育的意义

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我们听到部分家长这样的声音:现在语文、历史都能在网上查得到,根本不用背;数学、物理有人工智能,根本不用算;翻译软件也越来越高级,外语也根本不用学。教育还有啥用?是啊,教育的意义究竟是什么?

网上前段时间有一个段子:说之所以要多读书、多受教育,就是因为当我们看到一群鸟在湖面飞过的时候,我们能够吟诵出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,而不是在那吵吵。在我们去戈壁旅游、骑着骏马奔腾之时,心里默念着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,而不是在那喊:哎呀妈呀,都是沙子,快回去吧。这当然是一种调侃,但是不自觉间就道出了教育的核心含义。

教育,不仅传授知识,更能提高个人修为,增加我们对生活的感受力,从而认知自己,并不断提高自己。我认为,这是教育赋予我们的重要价值和意义,也是指引我们前行的希望的明灯。

其实,不仅是学生,我们的老师也因为追逐名利而变得浮躁。考试前我们押题、我们预测,考试后我们又牵强地去说押中了多少知识点,有多少学生因为听了自己的课提高多少分。营造了一种“老师高明,学生高超,家长高兴”的其乐融融的假象。

去年带高三,他们问我除了学习本身之外的问题。比如:“老师,我不想工作,别的同学都去考研了,我是不是该考个研?”“老师,我爸想让我出国,我妈不放心,我自己也有点害怕。我该怎么办?”“老师,我以后应该做什么?”

这种迷茫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。我们教了十几年,学生学了十几年,最终竟然不知道要做什么?

西方先贤曾提出三大问题:我从哪来?我是谁?我要去哪?这三大问题是勾连着的,我们之所以不知道我们要做什么,就是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。而这,正是教育的巨大缺失与悲哀。

自古强大的民族都是重视教育的民族。以色列小学就开设宗教学。德国的中学生,哲学是必修课。我们去日本访问的时候,看到大学生在繁重的学业之后依然参与茶道培训、艺术鉴赏等活动。当时,我们同行的一位老师就问了那个特别经典的问题:“这有啥用啊?”那位老师说:“这些活动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修心,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自己。”

相比之下,我们曾说“读书无用”,才学与财富不成正比,造就了这个社会浮躁的状态。然而什么都可以浮躁,唯独教育不可以。它是社会良心的底线,是人类灵魂的净土,是立国之本,是强国之基。教育,就是在帮助个人认知自己,帮助这个民族认知自己,我们才可以掌握个人的命运,创造这个国家的未来。

为何要让教育触摸梦想?因为触摸梦想的教育,才是有温度的教育。教育触摸了师生的梦想,便生生不息,便有了源源不断向上的蓬勃动力!

教育者也好,受教育者也好,我们都要做到北宋教育学家张载所说的读书的真正目的: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